在首届中国新中式红木家具大会上,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提及了共享红木的概念,恰逢国内又一新共享家具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品牌红木》杂志在官方微信上发起了关于“共享红木会否成为一种新商业模式”的调查,其中65%参与者认为共享红木家具较难实现,28%认为可行,还有5%的人尚未有判断和倾向。
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意外,单从目前国内共享家具平台的商业模式,以及红木家具与时下最热的共享单车、雨伞、充电宝等物品属性的差异看,可以初步判断,租赁红木家具这种商业模式很难走通。
那么,我们所说的共享红木是什么?它又有什么意义?从“共享”概念渗入家具行业,到如今真正提出“共享红木”,在红木家具行业,“共享”这个话题终于有了拿上台面讨论的机会和价值。
共享经济与共享家具
共享经济起源于闲置利用,目的是在提高物品利用率和创造经济价值之间建立结合点。当前关于共享经济的讨论,尤其是最热的共享单车、共享家具,都绕不开“批量生产”的话题,可见这种共享实际上已有些变味,商业操手正在创造出比市场需求更大的“新闲置”来满足这一经济模式,可谓有共享之名,无共享之实。
共享家具,实际上还是以租赁体系为核心的伪共享,是披着“共享”外衣的家具租赁商业。故此,共享家具的发展也有一些绕不过的难点:家具损耗、流动性与物流成本、资金流回笼、个性与私人性等。就以年轻租房一族、换房过渡期人群等为主要受众的共享家具而言,它的整体市场规模是有限的,市场氛围是被动等待客户的,综合以上来看,共享家具并不是一种应该走向大众化、能够迅速铺开市场的商业模式。
共享红木的本质和方向
共享红木的概念,首先是从闲置利用出发,虽然很多红木家具企业按单生产,但去库存依然是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其次是从共享品质出发,让更多喜欢红木家具、热爱红木文化的收藏者、爱好者,在使用红木中实现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满足这两个层次的需要,应该是共享红木的本质。
站在去库存的角度,也并非是要共享那些粗制滥造的仓底货,同时人们对品质的追求,也会直接反映在对家具用材、做工、器型、意韵的要求上,共享红木能让一批优秀甚至是收藏级的红木家具得到流通和“入室”。
家具市场不同于单车、充电宝等小物件,存在家具流通率低,使用周期长,采购成本高的特点。而且前面也提到家具共享面临很多难点,市场需要“慢养”,但这不是要我们避开这个概念不谈,而是要巧妙规避和利用,换个角度挖掘共享红木的吸引力。
共享红木有两个方向,不考虑家具回收的叫文化建设,涉及回收和损耗的叫商业。
在文化建设的层面,更多的应该是考虑红木文化传承和传播,以带给人们新鲜、特别,高质量、有文化的体验为目的,降低对回报率的期待。目前出现比较吻合的例子是红木民宿、红木酒店,虽然带有商业性质,但共享的本质和这种商业性是可以融合的,它强调体验感,可以类比成快消品行业的“试用装”或电子商务中的“线下体验店”等被视为是有效推广的形式,这些形式虽然成本不低,但其他行业依然愿意为它带来的体验感买单。尽管红木家具可能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试用装”,但这种试用、体验感,也确实是消费者需要的。
配有红木家具的红木民宿
在商业层面,因为涉及家具回收和损耗等问题,像丘树宏主席提出的收藏家与个人建立红木家具共享契约,这类共享形式能较好地协调制定家具的使用周长和具体交付形式等,以低共享频率保障家具的私人属性,降低移动、使用等带来的损耗成本,有可能会首先成为共享红木的流行方式。
在此之前,提到“共享红木”,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行,原因是我们没有从红木家具和行业的特性去寻找真正适合红木家具的共享形式,没有抓住共享红木的卖点。应该意识到,共享家具平台的商业模式以及为年轻一族缓解经济压力的卖点,不是共享红木的目标,让年轻一族过上他们追求的、有质量的中式生活,才是人们在情感上认同共享红木的基础。共享红木,还在一个“享”字。
“买一件红木家具享用终生”,“卖断一件家具无后顾之忧”,红木人长期被这两种思想束缚,共享红木无异于自找麻烦,自我挑战。但今天探讨的“共享”本质提醒我们,红木共享是有一定基础的,能否形成气候,终究看的是理念和形式,而这也是全行业下一步要探讨的内容。
1、共享家具的商业模式
共享家具平台的运作模式是以家具租赁、以租代买、以租转买为切入点,为用户提供家具租赁服务。费用上,一般收取租金及服务费(运费、安装费),家具可以整租、零租、年租,根据地域、商家等不同收费方式也不同,如某平台单件家具月租在25元-168元不等。租赁期满后,平台上门回收家具,或连续租赁达一定年限可免费获得该件家具。目前市场上运营的几大共享家具品牌,大多处于推广试运行阶段。
2、丘树宏主席的“共享红木”思路
收藏家可考虑借钱给想买红木家具但是资金不够的朋友,让他在购买并使用一个固定期限之后再回归自己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