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古家具真伪的“组合拳”

练武之人单学一招一式并没多大用,必须学习组合拳才能攻守自如、克敌制胜。古家具辨伪也是如此,笔者从多年的实战中总结出一套辨别古家具真伪的“组合拳”,从各个角度来分析一件家具的品质,判断其真伪。

第一式:看折射。在较强烈的光线下,变换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件家具各部分木料的折射。由于作伪者会先对补配的木料进行染色、刻木纹等方式进行做旧处理,使其光泽、木纹与原件浑然一体,因此,补配的木料与原件上的木料可能在木纹、色泽方面都一致。但它们对日光的折射率是不同的,不同时期的同种木料,其含油量、含树脂量不一样。如果发现家具有的地方发乌,有的地方发亮,这就是破绽。

第二式:看表皮。用手或蘸点水的纸巾摩擦木器的外皮,若是老包浆,绝不会掉色,最多有点浮土和积尘,新包浆遇湿遇潮会掉色。

第三式:看背板、底座。观察木器的背板、底座、椅面下暗处的包浆颜色是否一致,层次变化是否丰富。如果包浆颜色过于单调、无层次感,呈现整齐统一的旧色,那么,家具是做旧的新仿品。真正的老家具历经几百年,无数次冷热缩胀,不同人的使用都会留下各种痕迹,包浆颜色会相当丰富,如油画一般。

第四式:看四腿四足。观察四腿四足之间的明暗处包浆过渡是否合理。一件老家具,各部位的糟朽度不是同步的,腿的糟朽规律一般是“一长一短,两中间”,即其中一条腿糟朽得最不厉害,还有一条腿糟朽得最厉害,两条腿糟朽程度居中。这种方法属于从文化角度来辨伪,看的是一件家具的来龙去脉是否有破绽。

第五式:看榫卯肩口。观察家具的榫卯肩口是否严密。如果严丝合缝,外观又很古旧,那可能是仿品。因为旧的木质因为年代久远、反复缩胀已经渐渐失去活性,会在各处榫卯肩口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松动(刚修复过的老家具除外)。

第六式:看扶手、脚踏。看扶手处(包括桌面前沿)、脚踏板是否有适度磨损。大多数老家具经上百年的使用,都会留下一些慢性磨损的痕迹。有些不法商人为伪造出这种痕迹,甚至将四个枨全部做旧,比如连脚都伸不到的地方,却磨损得很严重,这根本不合情理。一般来说,家具总是有某些部位磨损程度较大,某些地方磨损程度较小。

第七式:看“伤疤”。外观过于风化、残旧的木器,经常被使用的部位会有一定程度的缺损,毫无缺失的几率很小。

第八式:看完整性。有些家具如果部件(如扶手、罗锅枨等)缺失、残损,席面不可能毫发无损。如果席面完整,别处缺失,那么席面一定是后配上去的。如果铜活特别完整,看铜活颜色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就是后期配上去的。

第九式:看雕工。观察家具上雕刻的纹饰,揣摩其时代风格是否统一,刀法是否一致。比如一套顶箱柜,有的柜门上雕刻得很生动,像乾隆工、葫芦万代等,但牙板部分的雕工却粗俗不堪,像晚清风格的做法,这就是破绽。

第十式:闻气味。闻家具的气味,是否有化学物品或新漆的味道。作伪者会给新家具刷上桐油、核桃油、牛油等以改变其色泽、包浆,有些甚至用一些化学物品来咬腐,尽管事后会对表面进行去味处理,但只要细心闻,如果有异味,就是人工做旧。

第十一式:看线形。观察一件家具各处线形,粗细、方圆是否连贯一致,有无改制的痕迹。如果一件家具前面的线形优美,但侧面、背面都没有起线,则是经过改制的。

第十二式:看加工痕迹。观察家具上是否有现代电动工具使用过的痕迹,如角磨机、电刨子等,如果存在这种痕迹则是新仿家具。

第十三式:看流派。熟悉各流派的家具工艺制作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去比照、辨别老家具,看其风格、手法与其所属的流派是否吻合。如果一件家具上存在多种流派的手法,那很可能是新仿家具。

第十四式:看年代。家具断代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现在一些人谈明式家具的总体断代,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早、超前的现象。定为明早期的,应为明中晚期,明晚期的其实是清前期的。大量比较优秀的、被定为明式的家具,如果从造型、用料、结构和雕饰的繁简程度等方面看都恰到好处,应该是清前期的。

实际上,木器断代方法与其他文物断代方法是共通的,根据器物本身携带的符号来判断,符号与某一年代的同类器物身上的符号重叠的层面越多,就越接近那个年代。比如雕饰花纹,根据某一种符号出现的时间,可以推测出家具的年代。

第十五式:看辅料。一件家具从木料上常分为主料和辅料两部分,而且主料与辅料的搭配有一定的讲究,如黄花梨的辅料配的是铁力、杉木,这是正确的;如果辅料用的是别的料,那这件家具就比较新。

第十六式:看风格。观察一件家具的年代符号与风格是否一致,也是一个辨伪的好办法。比如,明代造型的家具就不应有清代的工艺,乾隆时期的家具上不会有民国时期家具的线形、手法,年代与风格若出现混乱,那基本上就是新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