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时将近两年半,三度冲击IPO之后,3月28日,欧派家居终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前两日,均以涨停收盘。
欧派家居上市的愿望如此强烈,从拟使用将近17亿募集资金用于生产项目建设和信息化系统技术改造就可以看出其IPO目的。
同样打过算盘并计划扎堆上市的还有一众其他定制家居企业。随着定制家居的市场接受程度日益提高,相关企业的产能扩张自然提上日程。
中金公司测算,国内定制家居行业2016年市场规模约2000亿元,预计未来两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同时,在定制方面,进一步细分出了“全屋定制”概念,更多资本纷至沓来。
广东省定制家居协会秘书长曾勇认为,跨界是一种选择,但是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点。蜂拥而上,难免有企业没找到核心竞争力,引发同质化恶性竞争。而且多品类也可能因管理问题对质量把控不严,直接影响品质。
借资本扩产能
2011年,索菲亚作为中国衣柜行业首家上市的民营企业,为定制家居企业上市打了头阵。但定制家居加快上市步伐的时间在2016年前后。
“2016年是定制元年。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经历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变化,消费升级使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爆发;另一方面,信息化和工业化生产水平能够满足这种柔性生产的需求。”曾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
所以,从上市时间点来看,好莱客2015年2月登陆上交所;顶固集创2016年1月登陆新三板;2016年2月,百得胜通过被德尔未来全资收购100%股权曲线上市;2016年8月,蓝谷智能在新三板上市;2016年10月,客来福在新三板敲钟。
再到最近的3月7日尚品宅配在创业板上市,3月10日皮阿诺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以及近日上市的欧派家居。至此,定制家居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部分企业已扎堆亮相资本市场。
此外,定制家居企业金牌橱柜、志邦橱柜、我乐家居均在2016年前后披露了招股书,目前还在IPO排队中。
对此,曾勇表示,定制家居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资本助力是必然趋势。因为,与传统家居制造不同,定制化模式的核心在于通过柔性生产线+信息化,解决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改造信息化系统和设备。接下来必然要涉及到新厂房的规划和建设等,但这些规划动辄需要上亿资金。
曾勇指出,很多定制家居企业都是白手起家,虽然经过多年积累,且商业模式带来了健康的现金流,但是一下要拿出过亿资金,大部分企业都不能满足。
所以,在目前定制家居企业必须用产能支撑销量的前提下,面对市场需求的升级和竞争加剧,只能走向资本市场快速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几家上市公司文件发现,大部分募集资金都被用于扩大产能。
根据欧派家居3月28日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上市公告书》,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19.91亿元。其中,除3亿元用于“欧派”品牌推广项目外,其余资金将用于广州、天津和无锡生产项目的建设和信息化系统技术改造。
尚品宅配在《关于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的公告》也披露,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13.73亿元中,8.23亿元将用于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其余将用于互联网营销O2O推广平台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和家居电商华南配套中心建设项目建设。
索菲亚当年的招股书也同样透露,计划利用募集资金投资建设“定制衣柜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另外,索菲亚还在2016年7月完成了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在未来3到4年用于智能化改造以及信息技术升级,以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全屋定制炒作?
经历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多轮竞速后,与其他行业一样,家居行业集中度提升,逐渐出现了梯队分层。
但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院长许柏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短期内中小型企业会逐渐被淘汰,但长远来讲,中小型企业依旧是行业主体。
“这是行业属性决定的。因为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所以在行业内部很难产生垄断。再大的家居企业,市场份额都很难做得很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能够超过1%。”许柏鸣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分行业),家具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8559.5亿元,同比增长8.6%。而欧派家居作为第一梯队中企业,2016年71.3亿的营收,占比也仅为0.83%。
市占率难有较大突破也说明行业处于整体增长状态。从已上市的定制家居企业业绩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并未对行业经营业绩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欧派家居在招股意向书中透露,公司2014-2016年的销售收入分别47.31亿元、55.45亿元和70.22亿元,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索菲亚在2016年年报中指出,公司在2016年度实现了营业收入约45.30亿元,比上期增长4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亿元,比上期增长44.74%。
第二梯队的顶固集创定制家具业务也在2016年继续维持30%以上的增速,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34.30%。
持续增长之下,不少企业已经不满足单品类定制,全屋定制成为近几年家居行业的关注热点。除了尚品宅配这种一开始就主打全屋定制的企业外,很多原来做定制衣柜、橱柜的企业,甚至做传统家具的企业纷纷试水全屋定制。
欧派家居和好莱客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发布大家居战略,试图转变为一体化家居解决方案提供者,提供全屋定制一站式服务。
索菲亚在3月25日宣布,计划与华鹤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从衣柜跨界橱柜后,再次跨界开展门窗相关业务。
传统软体家居品牌顾家家居也在2016年4月推出顾家定制,进军定制和全屋领域。但对于火热的全屋定制概念,许柏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明确表示反对:虽然在商业推广上,作为“口号”是有效的,但实际概念并不准确,其实应该是“全屋块制”,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家具都是定制的。
“这个概念还会火一段时间,但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碰到瓶颈。全屋定制企业会逐渐成为平台型企业。”许柏鸣预测,之后企业会形成了自己的网络,也就是做OEM,很多产品和服务要靠别人提供,全部靠自己很难做好。
曾勇则认为,从一到多风险和挑战共存,这意味着消费者和品牌之间信任的成本越来越高。但同时,信任带来的客单值也会越来越大,懒人经济为全屋定制提供了机会。
他还强调,虽然目前全屋定制不完全看好,可能存在消费者投诉。“但技术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太过严苛要求。毕竟现在它是符合消费趋势的,能够迎合消费者需求,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