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智能家居在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瞻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策略规划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605.7亿元,同比增长率50.15%。预计未来几年内智能家居将迎来爆发,到2018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1396亿元。在2020年前,中国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场。尽管前景向好,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一时难解,破题关键在于回归用户本质,深耕产品和服务。
智能家居遭遇外热内冷尴尬
近几年,智能家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强劲的生命力。有报道显示,2014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520亿美元,到2017年有望达到近千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左右。然而,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屡屡碰壁,陷入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
据市场研究公司Statista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以97.125亿美元成为全球智能家居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则为5.2亿美元,位列第四;从智能家居普及率的增长情况来看,美国以5.8%位居第一,而这一数据在中国仅为0.1%,差距之大令人震惊。尽管全球范围内,智能家居场景仍属于孵化阶段,未被广泛应用,但相较于国内而言,智能家居在部分发达国家更受欢迎,是不争事实。
造成智能家居“外热内冷”的原因,一方面由于目前智能家居生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场景碎片化、兼容差和操作复杂等硬伤仍未完全解决,消费者难以深切体会到智能家居的智慧与便捷,对智能家居的“高冷”印象有待改观;另一方面,智能家居领域缺乏配套法规和统一标准,行业内鱼龙混杂,产品良莠不齐,消费者普遍体验不佳,口碑难以提升,自然难以带动消费者的买单之举。此外,产品价格和消费习惯也是阻碍智能家居普及的主要因素。据速途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以上二者的受访者占比分别超过50%和30%。
多方角力智能家居国内市场
尽管如此,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仍被十分看好,这从相关厂商的拥抱态度和金融机构的投资热情中都能略窥一二。首先,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稳中有进,中产阶级崛起,消费不断升级;其次,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逐步深入,这两大因素使得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具备了迅速爆发的潜力。
BAT牵头在前,小米、魅族紧随其后,海尔、美的、格力、海信等家电大咖相继入局,广电、电信、移动等运营商也意欲分粥。上个月,国内实力房企融创150.41亿投资乐视成为热议话题,有观点指或为其智能家居战略铺路。本月,百度全资收购智能家居控制和硬件初创公司渡鸦科技,进一步谋局人工智能商业化。市场总体呈现既专攻又互补、既竞争又合作的混战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完善,移动终端与家居设备的互联更加紧密,而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不仅提升了家居智能化程度,也让产品更加迎合用户实际需求。国内已具备较好的智能家居发展条件,将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使用智能家居,而智能家居也将为用户生活带来质上的改变。
统一标准助推智能家居落地
然而,智能家居无法避免落地障碍。从产品硬件上来看,智能家居需要结合不同的场景设置所需要的感应器和控制器,在各个节点之间实现关联,绝非几个路由器、电灯泡就能轻松实现。从软件上看,控制终端分散的局面亟待改善,封堵管理及安全漏洞、优化APP操作界面、突破兼容桎梏仍任重道远。服务上看,智能家居对售前和售后服务提出严苛要求,从产品端和控制端,都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快速响应,以及房产商、家装公司、设计师的高度配合,一套完善、系统服务体系将成为智能家居市场标配。整合产业链,协同发展,合作共赢,行业的标准统一势在必行。
未来,多功能、个性化的定制类智能家居产品将越来越受到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们青睐,回归产品和服务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了解消费者喜好,投其所好设计产品是第一步;摒弃大而虚的理论,踏踏实实打磨单品是第二步;提供主动式服务,做好后期的投入和运营是第三步。坚持“三步走”战略,是智能家具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只有不断在产品技术上做“加法”,在产品操控上做“减法”,智能家居才能深入市场,只有以用户诉求为抓手,人工智能为推手,依靠个性化服务,智能家居才能争取更大生存空间。